如果人类都灭绝了,剩下的物种是什么?在《爱情,死亡,机器人》(以下简称《爱死机》)的经典开头篇章中,这个物种是猫。当所有的想象力都借助动画变成现实时,所有的科幻元素好像都有了舞台,神作也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01
(资料图片)
想象力的匮乏
第三季一共九集的体量,相对口碑差异巨大的前两季,第三季长度上直接缩短了一半。长度有限,主题也就有限。与前作最大的区别,这一季,“爱情”似乎不知不觉的消失了,在交织着血液与暴力的想象世界中,机械、宇宙、克苏鲁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高效率素材,但情感却不是。
从阵容上看,大卫·芬奇与蒂姆·米勒联合监制,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获奖导演的AlbertoMielgo,同时,他也是第一季《证人》的导演,在第三季中再次执导的本季新片《吉巴罗》(JIBARO),这也是这一季普遍反映最好的一集。
技术上的进步显而易见,以《吉罗巴》为例,3D建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甚至有一种实景拍摄的错觉。除了真实感,全程2D画面的《机器的脉动》也保持了极高的制作水准。
相对第二季,第三季口碑明显回升,但这并不能挽回《爱死机》陷入想象力困境的事实。
尽管最新的一季,从主题分类上来看,有大卫·芬奇首次执导的《糟糕之旅》和AlbertoMielgo执导的《吉巴罗》作为“神作”的典型为口碑保驾护航。同时,从哲理上,有诗意的宇宙联想《机器的脉动》对标前作中的《齐马蓝》和《巨人》,还有元素相对较新的《虫群》与克苏鲁元素的《隧道尽头》。
但相较于体量更大,主题更为多元丰富的第一季来说,《爱死机3》整体的画风都显得更为压抑,不再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而是表露了人类的自大,标题《爱情,死亡,机器人》几乎被砍得只剩下“死亡”。
在第一集三个机器人对于人类灭绝的讨论中,讽刺了各个阶层的人们,中产自大,精英自私,穷人难以自保,最后登上火星的并不是伊隆马斯克,而是统治地球的小猫。接下来的第二集《糟糕之旅》就让在海域上遇到巨大怪物的人类自相残杀,随后的《虫群》《隧道镜头》都充斥着血腥与死亡,而机器人的登场也仅仅只在第一集。
但好在有第二季兜底,拥有两集“神作”的《爱死机3》仍然稳住了口碑。
02
想象力不够,隐喻来凑?
但对于一部分给出了高评价的人来说,这一季的优秀也是十分突出的。
跟第一季秀肌肉一般的技术展示不同,这一季的《爱死机》在故事的内涵上似乎走得更远。
以国内口碑最好的《吉巴罗》为例,作为压轴曲,《吉巴罗》的炫技指数极高,无论是镜头语言或是技术都让人折服,而在此之上,短短的十几分钟的动画,被人们解读出了无数层含义。
但人们追求“神剧”这件事,实际上对于《爱死机》系列或者其他IP来说,或许本身带来的就是想象力的压榨。相对于在科幻小说中精挑细选,耐心筹备多时的第一季,二、三季度的回归本身就带着匆忙,同时受到疫情这种不可抗力的影响,制作难度也大大提高。
而内容消费者们已经习惯了“神作”回归是需要抱有更高期待的。消费已经渐渐成为当下市场娱乐中的一个典型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而进行盈利——第一季的成功证明了这一IP的商业价值。随后续订第二季、第三季,即使出现了审美疲劳,在市场还未完全失望之前,总是存在其价值,在新的噱头到来之前,足够人们反复咀嚼。
老生常谈是当前影视行业过不去的槛,无论是对于殖民主义的探讨,或是对于克苏鲁元素的应用,这些经典话题早已诞生多时,审美疲劳在所难免。或许并不是我们的想象力正在消失,而是在信息焦虑的巨兽面前,需要酝酿才能存活的想象力,在今天显得有些赶不上进度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