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城聚,城以人兴。三岛各行各业的无数奋斗者,为了崇明发展而精耕细作,我们陆续推出“我在崇明,蛮好的”系列人物专访,邀请这些奋斗者,讲述属于他们和崇明的故事,敬献每一位参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平凡英雄。
“卖棒冰了!红豆棒冰、盐水棒冰!谁要买棒冰!”下午2点半,一声声叫卖声打破了东平养老院的宁静。一个中年男子脖子上挂着一个棒冰箱子,热情地“招呼”着大家。老人们看到他觉得新鲜极了,一边打趣,一边拿出手中刚发下来的“钱票”问他“买”棒冰吃。
(相关资料图)
这个中年男子可不是真的棒冰商贩,他是东平养老院的院长沈志刚。“天气热了,我们想给老人发些棒冰吃。普通地发没什么意思,我就想到了叫卖吆喝的方式,增加点趣味,让老人们回忆回忆小时候。”沈志刚擦了擦头上的汗,跟记者解释。
沈志刚今年65岁,这是他来到东平养老院的第15个年头。15年来,他努力践行“让东平养老院成为老人又一个温馨的家”这个使命,服务了一批又一批老人。他常说,“只要住进养老院,老人就是我们的家人。”
从媒体人转型养老院院长
刚和沈志刚坐下聊天,记者就被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惊艳了。“我年轻的时候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做过播音主持、节目编辑、活动策划,业余时还喜欢演演话剧。”沈志刚告诉记者,年轻的时候,自己喜欢挑战新事物,也敢拼敢闯。将近40岁时,已经是电台总编办副主任的沈志刚选择辞职出国创业。
沈志刚(左一)参加活动照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出国的几年,沈志刚过得并不算顺利。回国后,沈志刚想找一份能做一辈子的事业。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崇明,接手了东平养老院。“回头想想,起初是冲动占得多,但慢慢地,这份冲动就变成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沈志刚说。
刚接手东平养老院时,沈志刚面对的是一个亏损严重、破败不堪、只有3名老人的“烂摊子”。沈志刚接手后的第一步,就是对占地11亩的养老院进行整修。由于缺乏经验,院舍在修建过程中进行了反复修改、推翻重建,对沈志刚的经济状况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这些并未吓退他,“吃一堑长一智,我办养老院就要办出个样子!”
“虽然资金不足,但不能亏待老人,还是要让他们吃好住好。”为了节约成本,沈志刚每周骑着摩托坐轮渡去江杨北路批发价廉物美的食材。面对找不到工作人员的困境,他动员了自己的父母,成为养老院的义工。而沈志刚自己就更不用说了,周四食堂包馄饨需要帮忙,他是志愿者;院里水管漏了、电视机无法正常开启,他是全能型维修工;护工人手不够,他自己上阵为老人擦身、理发,每天从日出忙到半夜。“第一次要帮不能自主行动的老人洗澡的时候,对我而言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不管多难,沈志刚都咬着牙坚持过来了,这些艰难的日子也造就了一个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更强大的他。在沈志刚的努力下,东平镇养老院名气响了起来,入住率也一年比一年高。
2018年,政府收购了东平养老院,但沈志刚的养老事业并未就此止步。他带着他的长久为老服务中心团队接管了东平养老院的各项事务,继续为院中的老人谋划幸福的养老生活。
为老人打造第二个“家”
在东平养老院食堂后面,有一片“生态小菜园”,种着冬瓜、丝瓜、西红柿等各种农作物。每天早晚,院里不少老人都会来“小菜园”看看瓜果蔬菜的长势怎么样。
“不少老人在住进养老院前都有在家里种种地的习惯,我们开辟出这样一片场地,希望他们可以找回以前生活的感觉,多到室外走动走动,接接地气。”沈志刚告诉记者,他希望每个老人都能在养老院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拥有“家”的感觉。有老人喜欢钓鱼,正好养老院里有一片池子,沈志刚就购买了鱼苗放到池中,还购买了鱼竿等装备。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院内首次垂钓比赛中,老人们钓上鱼后满足的笑容也深深感染了他。为使老人在养老院中的生活更丰富,沈志刚组织工作人员每天上午带领老人做医疗健身操、手指操,每天下午为老人开设手工、读报、看电影等多项兴趣活动,使老人们在参与中激发兴趣、收获快乐。
“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老人起初对于来养老院是抗拒的,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被家人和社会抛弃了。但我想告诉他们,不是这样的。”沈志刚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例子。养老院里的高阿姨是一个文艺积极分子,性格也很外向,子女将她送来时她很平静,看起来没什么异样。但在养老院住了不到一个月,沈志刚发现高阿姨整个人闷闷不乐,行动也越来越木讷,怀疑她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于是,沈志刚多次找高阿姨聊天疏导情绪,并根据高阿姨的爱好,让她在院内带头参加跳舞、唱歌等文体活动。一个月后,高阿姨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明显转变。
“我之前自费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这对我养老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帮助。”沈志刚说,“过年的时候高阿姨的家人接她回去,她回家没几天就跟家里人吵着说,快把我送回‘家’,我还有好几首歌没练呢!看到他们把养老院当成‘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我也很欣慰。”
我也想留在崇明养老
2008年来到东平养老院以来,沈志刚没有休息过一天。他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养老院的老人们自然知道。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忙着采购最新鲜的食材,确保老人的饮食条件;换季的时候,他在草地上忙着割草、修剪绿化;哪个房间灯泡坏了、跳闸了,他第一时间过去维修;有老人刚来时不适应,常常会闹情绪,他就陪在身边,一次次进行心理疏导……
为办好养老院,沈志刚放弃了与自己家里人团聚的时光,他觉得最大的亏欠是女儿。2012年,沈志刚女儿结婚,原本答应“一定回来参加婚礼”的他最终未能成行。原来,女儿结婚当日,养老院里有老人突发心脏病。送往医院、通知家属、料理善后,忙忙碌碌的沈志刚就此“爽约”了。女儿生孩子时,沈志刚再次因为养老院里有急事处理,没能第一时间尽一份父爱。
在沈志刚的带领下,东平养老院这几年在市90项业务指标考核中,纵向成绩实现了跨越式提升,2022年获得了优秀的“大笑脸”标识。同年,东平养老院在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中成功获评3A等级。一位老人的家属直言说:“当初从市区送老人来东平时,曾考察过多家养老院。东平养老院是他心目中最满意的养老机构之一,就是冲着沈院长过来的。”
在与老人们相处的过程中,沈志刚也越来越意识到肩上这份担子的责任和重量。“虽然一开始是冲动,但我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沈志刚说,“崇明是生态岛、长寿岛,环境好、空气好,在这里做养老事业这么多年,我的身体和心态也变得更好了。”
对于未来,沈志刚说,“我想干到70岁,接下来的几年,我要注重打磨我的为老服务团队,即便我退休了,希望他们也可以服务好所有住进东平养老院的老人。”而对于退休后的生活,沈志刚也做过打算。“我想先出去旅游一圈,弥补一下之前的遗憾,然后就回到崇明,租个带院子的小房子,种种地,写写东西。”“不准备回上海市区养老吗?”记者问。“不回,我要回崇明。” 沈志刚很坚定,“在这里做了那么多年养老事业,我已经爱上这片土地,对这里也有感情了,留在崇明养老蛮好的。”
记者:盛赛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朱怡婷
责编:李琳、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