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司马错入蜀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广元召开
2023-08-28 09:58:07 腾讯网

刘朋乐 曾江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资料图)

从无关中寻找洞见,从表面中探寻本质。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2300多年前,司马错三次伐蜀,文治武功显赫。

8月18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司马错入蜀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召开。

自今年5月“司马错入蜀及其重大历史意义”课题组成立以来,专家学者们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多次召开学术座谈会,全面收集整理文献素材,形成《司马错入蜀重大历史意义研究》初稿第一版,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会现场,专家学者们通过现场或线上视频连线等方式,各抒己见、各展所长,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和智慧碰撞,作了精彩绝伦的交流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西北大学教授王子今认为,司马错入蜀实现了跨越秦岭军事文化沟通的作用,此后秦人更加积极主动地开通蜀道,为秦昭襄王时代国家的治理积累了经验,也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宗俊认为,司马错的战略就是要让秦国优先壮大自己的实力,解除后顾之忧。秦灭蜀而兼并天下的战略与司马迁“做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的历史观均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李大龙看来,司马错伐蜀及其后郡县制的设置,是地方进入多民族国家传统王朝直接统治的开始,对秦统一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何一民认为,公元前316年秦将军司马错入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将中国西南地区整合到统一的版图之中,也促进了长江上游巴蜀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和进一步发展,是中国从多元走向一体化进程的典型样本。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黄柏权表示,司马错伐蜀及其后有关巴蔓子事迹的描述,在传承演进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追忆性传承、创作性传承、礼仪性传承和符号化传承等方式进行,通过多样化的不断传承,巴蔓子的英雄形象更加固化,升华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爱国主义符号。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司马错入蜀及其相关历史问题进行了系统性交流。

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川表示,与会专家学者们对司马错入蜀的研究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全面系统地论证了司马错入蜀及其重要意义,阐发了巴蜀地区在统一中国进程中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对历史研究本身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还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广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拥有历史文化研究的良好基础和肥沃土壤。近年来,广元坚持“文旅兴市”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本次研讨会,是对研究成果的初步呈现和展示,必将有助于厚植历史根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汲取奋进力量;有助于讲好蜀道故事,全面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有助于保护和利用好宝贵的文化资源,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广元市委书记何树平表示,该市将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彰显蜀道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和吸引力,加快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

据了解,司马错入蜀学术研究课题组还组织了“司马错与蜀道”大型科学考察队,穿越川陕两省五市的十二个县区进行了考察。通过对于蜀道沿线浓郁的人文气息、乡村风貌和历史遗存的综合性的实地考察,课题组对于蜀道的历史成因,发展历程,文化传承以及所蕴含的蜀道基因与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通过蜀道沿线石窟、文物、村落和地方文化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寻访到了战国后期秦将司马错的墓地,了解到了当地民众对于司马错的真实情感,以及民俗故事,深化了对于司马错入蜀重大历史意义的理解,以及蜀道贯穿古今连通内外的精神内涵的把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