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是脍炙人口的“哲人石丛书”出版25周年。作为“哲人石25周年系列活动”的一环,在本次上海书展上,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哲人石七堂课”活动。第一讲“哲人石——科学人文的点金石”于8月13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著名出版人潘涛三位嘉宾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们心目中的“哲人石”,畅谈各自对科普和科学文化的理解。
著名出版人潘涛、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清华大学教授刘兵三位嘉宾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们心目中的“哲人石”“哲人石丛书”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自主策划的融合科学与人文的中高级引进版科普丛书,从1998年开始出版,迄今为止共出版153个品种,是国内连续出版时间最长、出版规模最大、选题范围最广的科普丛书。资深出版人潘涛是“哲人石丛书”的策划人之一,他与读者分享了这套丛书的来龙去脉。1998年,“哲人石丛书”品牌正式诞生。“哲人石”又称“点金石”,是中世纪欧洲炼金术士幻想中的一种奇石,据说能医病延年,提精养神,并制作长生不老之药。还可用来触发各种物质变化,点石成金。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炼金术、炼丹术都有悠久传统,现代化学正是从这一传统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哲人石”这个词与科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丛书以“哲人石”冠名,既隐喻了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终极追求,又赋予了这套丛书更多的人文内涵。
潘涛还记得,当时他们的想法是“如何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创立并留下一些科普品牌”。当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已有一些优秀的原创科普书籍,全新的“哲人石丛书”被设想为以引进版书籍为主。一开始,他们就确立了丛书的出版宗旨是“立足当代科学前沿、彰显当代科技名家、介绍当代科学思潮、激扬科技创新精神”。前三句话基本上对应了丛书最初设计的三个系列“当代科普名著系列”“当代科技名家传记系列”“当代科学思潮系列”,后来又补充了“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系列”。
“书背后一定都是人,书与人的故事最后就变成了人与人的故事。”潘涛说,一个图书品牌的建立,一定是作者、译者、编者、出版者、读者“五者”合力的结果:既要感谢原作者,也要感谢各路译者、优秀的编辑团队和出版社上下的坚持不懈,当然更要感谢热爱读书的广大读者多年的不离不弃。
读者现场翻阅“哲人石”丛书江晓原和刘兵随后的对谈妙语频出,精彩纷呈。江晓原认为,“哲人石丛书”有思想性、启发性,有对科学的反思,这是它和国内其他同类丛书明显的差别。把“哲人石丛书”叫做“科普丛书”不妥,应该称之为“科学文化丛书”。刘兵则针锋相对,认为科普的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更应该从其对象来定义,凡是以科学为主题、面向非专业人士的非专业作品都可以称为科普作品。科普没有低端高端之分,也没有范围限制。过去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讲知识,现在开始讲能力、素养,其中必然涉及科学的本质、科学人文的结合等内容,这些都可以称为科普。“大科普”的概念还可以把科幻也包括进去,这有助于科幻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据悉,“哲人石七堂课”的后6讲将聚焦不同主题,包括:如何运用系统思维在复杂世界中解决复杂问题(《解困之道》),如何理解许多常见却看似有悖常理的生命现象(《自然的悖论》),人们对小行星的探索是基于哪些动机(《小行星》),微生物对地球环境和生命有什么样的重要影响(《生命的引擎》),数学不但有趣还能帮助我们识别伪科学(《缤纷人生》),科学家的科研人生与感情世界(《基因•女郎•伽莫夫》)。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